共绘智能物联未来,长虹集团发布融通创新计划要闻解读

2020-09-27 12:16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融通创新的工作部署,更好发挥双创示范基地带动作用,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巩固和提升创新创业良好态势,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共享资源、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融通创新的工作部署,更好发挥双创示范基地带动作用,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巩固和提升创新创业良好态势,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共享资源、融合发展的生态圈。9月25日,以“智能物联•融通创新”为主题的长虹集团双创示范基地“融通创新主题日”活动在成都市高新区菁蓉汇举行。

  活动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导,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成都高新区孵化载体业界共治理事会、创头条承办,成都高新区科技和人才工作局支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司副司长朱建武、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创新与高技术发展处处长黄志、成都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甘立军出席活动并致辞。

23444.jpg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司副司长朱建武实时在线致辞)

  甘立军表示,长虹集团是成都高新区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工作的示范企业,对大中小企业融通工作的重要意义有着深刻理解,展现了大企业应有的社会担当,通过持续投入,形成了产业联动、融通发展、合作共赢的良性循环。

  她进一步指出,未来成都高新区将以成都创孵社区为试点区,践行大中小企业共创计划,探索融通专员服务模式,利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双引擎”来推动成都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vbox7205_7I5A1290_102410.jpg

  (成都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甘立军致辞)

  长虹副总经理潘晓勇出席活动并发言,他表示长虹集团正在趟出一条大企业产业带动的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之路,即长虹集团向中小企业开放资源,以产业和资源赋能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围绕长虹集团的创新需求实现产品快速迭代,其创新成果回流到长虹产业链。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长虹集团通过向上下游中小企业支援口罩等防疫物资、提供人力资源、付款方式调整和应收账款融资等支持,帮助300多家中小企业实现复工复产,当月实现长虹供应链企业复工率超过99%,并在之后针对性的推出一批有温度、有力度支持中小企业的措施。

  他表示,将以活动为契机,借助成都高新区作为国际创新创业中心源源不断的创造源泉和创业活力,发挥长虹集团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的主力军作用,打通创新链路、共建成都市创孵社区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融通发展的生态圈,并将之打造成为中国西部融通发展新旗舰、全国领先的融通发展服务平台。

vbox7205_7I5A1306_103819.jpg

  (长虹副总经理潘晓勇发言)

  活动上,长虹副总工程师阳丹重磅发布“蓉通长虹”创新计划。长虹集团通过创新需求发布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双创工业园平台、投资孵化平台构成的“蓉通长虹”服务体系,打造全球领先的物联网产业基地,引领带动成都创孵社区创新创业“融通圈”产业联动与融通发展。

12.jpg

  (共建“蓉通长虹”创新服务平台开启)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一系列融通“结对”仪式,展示了最近融通发展系列成果,其中包括了成都高新区、长虹集团、成都高新区孵化载体业界共治理事会、创头条等共建“蓉通长虹”创新服务平台、长虹集团与高新高科合作共建的“长虹•高科智能家居科创空间”签约、成都长虹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四川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合作共建的“智能物联孵化空间”签约揭牌、中小企业与长虹产业融通对接战略签约仪式等。

34.jpg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杜义飞做了主题为“共释新动能——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与融通发展”的主题演讲。

  当天下午,长虹集团还与“接单企业”进行“对接会。”此前,长虹集团通过线上线下发布了一批新的“机会清单”,按照机会清单分类组织对应的长虹产业公司代表与中小企业代表对接洽谈。

vbox7205_7I5A1397_140034.jpg

  (融通对接会现场)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区制定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共创计划”,通过举办2020年创响中国成都高新区大中小企业融通专场活动,采取搭平台、建机制、造样本、促成果等一系列务实举措,常态化、持续化、长效化推动成都高新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工作。作为龙头企业,长虹集团积极发挥在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发布了一系列机会清单并与多家中小微企业成功签约。

  据介绍,自长虹“融通创新”工作开展以来,举行虹创未来系列创新路演活动3场,产业对接会50+次,政策宣讲及创业培训20+次,创业铺导100+次,吸引1000多位核心创客加入,吸收常驻会员60多个。长虹e+供应链融资平台累计服务中小企业300+家,帮助解决融资70亿。截至目前,长虹服务中小企业800余家,投入中小企业专项研发经费2亿,实现年产值 40亿。

阅读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