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先养骨,居家防失能”社区公益行活动在武汉盛大启动财经热点

2025-08-22 20:02
8月17日,一场聚焦养生先养骨,居家防失能的社区公益行暨营养与骨骼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座谈会在武汉隆重举行。 河北省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张晓伟,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营养与食品安

8月17日,一场聚焦“养生先养骨,居家防失能”的社区公益行暨营养与骨骼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座谈会在武汉隆重举行。

河北省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张晓伟,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分会常委、副总干事吴砚荣,湖北省中医院骨伤科教授白书臣,湖北省中医院肾内科教授、湖北药膳食疗研究会会长金劲松,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脊柱与肿瘤科副主任医师齐勇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邓爽,非变性Ⅱ型骨胶原蛋白研发专家宋海滨博士等专家学者,围绕骨骼健康及非变性Ⅱ型胶原蛋白在骨骼健康中的作用展开深度探讨。

此次活动由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特别健康》编辑部主办,武汉颐路凯歌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承办,武汉市协同创新先进技术研究院、武汉大学科技园先进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协办,旨在响应国家“三减三健”健康中国行动计划,聚焦“健康骨骼”这一社会痛点,探索全生命周期骨骼健康管理路径,为老年人“居家防失能”的目标赋能。

/uploads/allimg/250822/1I61L436-0.png

社会痛点:一人失能,全家失衡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骨骼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社会负担的核心挑战。

  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达36%,平均每3位长者中就有1人骨骼脆弱如“朽木”。60岁以上人群骨关节炎患病率超50%,失能老人超4400万,每年因骨骼疾病导致的医疗支出超千亿元。

  更严峻的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一年内致残率高达50%,死亡率近20%,远超许多恶性肿瘤。

  更令人忧心的是,“骨健康认知赤字”普遍存在:67%民众认为“骨痛是自然衰老”,无需干预;82%家庭未对居家环境进行防跌倒改造;超过90%中青年群体从未检测过骨密度。

  国家已经行动起来,出台了多项骨骼健康计划和政策。《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2017-2025年)》将“三减三健”作为六个专项行动之一,其中就有“健康骨骼”。

  世界卫生组织更将骨质疏松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并列为五大慢性疾病之一。骨骼健康不仅关乎个体福祉,更成为衡量国家公共卫生水平的重要指标。

  尽管国家已经将骨骼健康升级到战略高度,希望破解老龄化社会的“失能困境”,但社会层面仍鲜少出现可以复制的骨骼健康管理模式。

  与会专家认为,本次座谈会提出的“养生先养骨”,绝非一句口号,而是对健康本质的深刻洞察,是防失能的治本之策。通过“适老营养干预”措施,也许可为全国探索一条可复制的骨骼健康管理模式。

专家们一致强调,骨骼健康需贯穿全生命周期,非变性Ⅱ型胶原蛋白作为从动物软骨中低温萃取的完整三螺旋结构胶原蛋白,其生物活性与人体软骨高度同源,可通过“口服免疫耐受”机制调节关节炎症,促进软骨修复,成为骨骼健康领域的重要突破。

/uploads/allimg/250822/1I61GY0-1.png

多方论健:骨骼健康有了新突破

作为央视常驻科普专家,张晓伟以其生动幽默的语言和丰富详实的案例,将复杂深奥的骨骼健康知识讲解得通俗易懂。

  张晓伟介绍,随着年龄增长,人体自身合成胶原蛋白的能力逐渐下降,而骨骼中的有机物主要以蛋白质为主,其中非变性Ⅱ型胶原蛋白对维持骨骼韧性至关重要,是骨骼形成的“钢筋、水泥”。

  非变性Ⅱ型胶原蛋白采用特殊工艺提取,保留了其生物活性和三螺旋结构,能够更有效地被人体吸收利用,有助于维持骨骼中胶原蛋白的含量,进而增强骨骼韧性,对于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等骨骼问题有着积极意义。

  吴砚荣副总干事则从老年营养与食品安全的独特视角,深入剖析骨骼健康与防失能之间的紧密关联。针对非变性Ⅱ型骨胶原蛋白,吴砚荣表示,在老年人群体中,关节问题较为常见,非变性Ⅱ型胶原蛋白通过“口服免疫耐受”的作用机理,能够从根源上调节免疫系统,减少对关节软骨的攻击,对于缓解关节炎症、改善关节功能效果显著,为老年人预防失能提供了新的营养干预方向,应合理补充以维护关节和骨骼的健康状态。

  “健康投资应贯穿人生各阶段。”吴砚荣指出,30岁后每年骨量流失0.5%-1%,提前补充非变性Ⅱ型胶原蛋白可减缓软骨磨损速度。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协会(OARSI)评分显示,持续使用6个月非变性Ⅱ型胶原蛋白可改善症状35%,显著降低骨折风险。

  75岁的白书臣教授分享了骨量与骨健康的关系。他指出,骨量由骨矿物质(钙、磷)和骨基质(骨胶原、蛋白质)构成,随着年龄增长,骨量流失导致骨质疏松、关节软骨退变,进而引发骨折、骨关节炎等疾病。传统治疗手段如补钙、氨糖等仅能缓解症状,无法从根本上修复软骨结构。

  根据白书臣的研究,通过低温萃取技术保留的非变性Ⅱ型骨胶原可激活肠道免疫细胞,促进软骨细胞增殖,抑制炎症因子释放,从而同时实现“抗炎+修复”的双重效果。

作为肾病研究专家,金劲松从肾与骨的密切关联中,揭示了骨骼健康的深层逻辑。他认为,“肾主骨,生髓”,通过补肾填精可以强健骨骼。同理,非变性Ⅱ型骨胶原蛋白作为一种促进软骨和骨骼修复再生的营养物质,骨骼强健了,也会让肾气更加充盈。

  金劲松说,配合补肾的中医方剂,再加上非变性Ⅱ型骨胶原蛋白,能够很好地调理肾虚导致的骨骼脆弱、腰膝酸软等问题。他的讲解,为骨肾同养的中医理念提供了有力佐证。

  作为深耕骨科领域多年的骨科专家,齐勇建博士回顾了非变性Ⅱ型骨胶原从实验室发现到临床应用的三十年历程。1995年,哈佛团队首次发现鸡胸骨提取物可调节类风湿关节炎;2008年,关键临床数据证实非变性Ⅱ型骨胶原效果是“氨糖+软骨素”的2-3倍;2023年,中国NMPA将其纳入运动营养原料目录,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17.4%。

  齐勇建透露,在骨科疾病治疗中,非变性Ⅱ型骨胶原的作用不容小觑。对于骨折患者,它可以促进骨痂形成,加速骨折愈合;对于患有退行性骨科疾病的患者,能够改善关节软骨的代谢,增强软骨的韧性,减少关节磨损,延缓疾病进展。

  临床数据显示,每日补充40mg非变性Ⅱ型骨胶原可使骨关节炎患者疼痛评分下降42%,晨僵减少68%,软骨厚度增加17%,效果显著优于“氨糖+软骨素”组合。

  “非变性Ⅱ型骨胶原蛋白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生物活性与免疫调节机制。”齐勇建进一步解释,通过专利低温技术保留的完整三螺旋结构(分子量>300kDa)可被肠道免疫细胞识别,激活调节性T细胞(Treg),抑制促炎因子释放,同时促进软骨细胞活性。全球11项临床研究显示,非变性Ⅱ型胶原蛋白不良事件率<3%,安全性显著优于传统药物。

  邓爽博士则聚焦膝关节炎这一高发疾病。她指出,中国60岁以上人群膝关节炎患病率超50%,其根源在于软骨损伤与免疫炎症反应。传统治疗依赖非甾体抗炎药和关节置换手术,但存在副作用大、成本高等问题。

  “非变性Ⅱ型骨胶原蛋白为膝关节炎治疗提供了新思路。”邓爽介绍,在骨关节疾病的康复阶段,非变性Ⅱ型骨胶原蛋白能够为受损的关节软骨提供修复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和修复,增加关节滑液,提升关节的灵活度,有助于患者更好地进行康复训练,缩短康复周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于提高人工关节置换等手术的远期效果有着积极的辅助作用。

  在这场备受瞩目的座谈会上,宋海滨博士也做了极具价值的分享。他剖析了传统骨关节保健品的局限性,认为氨糖吸收率低、作用单一,且存在“无应答”现象。非变性Ⅱ型骨胶原蛋白通过低温萃取技术保留的完整结构,仅需每日40mg即可起效,生物利用度是传统胶原蛋白的5-10倍。

  “非变性Ⅱ型骨胶原蛋白的科学配比是其成功的关键。”宋海滨介绍,颐路凯歌公司将非变性Ⅱ型胶原蛋白与牛胶原蛋白肽、乳矿物盐、壳寡糖科学配比,形成协同增效作用。其中,牛胶原蛋白肽可促进滑膜细胞增殖,增加关节润滑液分泌;乳矿物盐提供生物活性钙,预防骨质疏松;壳寡糖抑制软骨降解酶活性。该配方已获国家发明专利,临床验证安全有效。

  宋海滨还分享了多项非变性Ⅱ型骨胶原蛋白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研究表明,每天补充适量的非变性Ⅱ型骨胶原蛋白,能够在免疫调节、消除炎症、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内环境、延缓软骨基质的降解、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与再生、改善关节软骨的结构、增强软骨的韧性、增加关节滑液、提升关节灵活度以及改善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的各项症状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

/uploads/allimg/250822/1I61K150-2.png

公益先行:弘扬骨文化,强健民族魂

除了干货满满的学术分享,座谈会上还举行了“养生先养骨,居家防失能”社区公益行的启动仪式。

  活动现场,《特别健康》杂志社联合武汉颐路凯歌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启动“养生先养骨,居家防失能”社区公益计划。

  公益计划负责人孔德林表示,颐路凯歌计划三年内定向帮扶100万骨质疏松与关节炎患者,在10000个社区设立骨健康宣传站,通过发行《特别健康》“骨健康特刊”,推动骨骼健康知识普及。

  同时,《特别健康》杂志社与颐路凯歌联合推出“五个一工程”:即弘扬一种文化(骨若强,人自强,国更强)、推广一种理念(养生先养骨,居家防失能)、推荐一种营养(非变性Ⅱ型骨胶原蛋白)、定向帮扶百万中老年人、定点设立万家社区宣传站。这一模式将社区健康大讲堂、媒体宣传、个性化营养干预相结合,重塑全民骨骼健康认知。

座谈会中,武汉市协同创新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李若松被聘任为特别健康商学院执行院长。在随后的发言中,他介绍了商学院的成立意义和发展规划,表示将通过培训、交流等多种形式,为健康产业领域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骨若强,人自强,国更强”。此次座谈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国骨骼健康管理进入全生命周期、社区标准化、科技赋能的新阶段。

  “弘扬骨文化,强健民族魂”。人老骨先老,骨健人才能立得住、走得稳、活得有尊严。孔德林表示,让我们以此次公益行为契机,以“五个一工程”为抓手,从社区出发,从家庭出发,从每个人出发,共同筑牢骨骼健康的基石,让每一个老人都能挺直腰杆、安享晚年。(通讯员方婉君)

阅读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