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四轮十五次理赔,是谁拯救了我的生命财经热点

2021-05-21 11:01
我叫王淑纯,患室管膜瘤,高位截瘫已经一千多个日夜,至今颈部以下仍无法活动,甚至无法自主呼吸。 与病魔相随的还有持续、高昂的医疗费用。所幸三年来,我共获得了4轮15次理赔

我叫王淑纯,患室管膜瘤,高位截瘫已经一千多个日夜,至今颈部以下仍无法活动,甚至无法自主呼吸。

与病魔相随的还有持续、高昂的医疗费用。所幸三年来,我共获得了4轮15次理赔,理赔金额超过400万元——这笔钱,让我和家人免于“砸锅卖铁”求医的困境。

我是明亚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亚”)的一名保险经纪人。2021年明亚的年会上,公司给我颁发了“特殊贡献奖”,还为我拍摄了视频,鼓励我的顽强与乐观。

公司领导探望并颁发特殊贡献奖

很多朋友关注了我的事迹,同时也好奇我的保险配置,想知道各种保险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我很愿意将自己的保险规划和理赔故事分享给大家,希望我的亲身经历和感悟,能让更多的人有所借鉴。

没想到,保险首先解决的不是钱的问题

2018年2月开始,我感觉颈部不适,经诊断患室管膜瘤(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6月预约好了国内知名专家,计划进行手术。我为此准备了20多万元的应急资金,并梳理了所有的保险,自认为很充分了,但事情的发展却出乎预料,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没有想到的才是风险”这句话。

第一个出乎预料的是“病情发展之快”:6月初还活蹦乱跳行动自如的我,6月15日竟然全身不能活动,三天后又因不能自主呼吸而陷入昏迷。第二个出乎预料的是“专家拒绝收治”:因病情发展迅速且严重性超出预期,约好的专家没有把握,拒绝收治。再行紧急联系各大医院,或没有把握完成救治,或要排队半月以上才能手术,但我当时的状况恐怕连一周都难以支撑了。

我因为昏迷失去意识,家人又着急慌乱,一时竟忘了保险的事,当然,就算记得也未必通晓每个险种的用途。现在看来,整理好家庭保险清单,列明险种、主要功用并告知至亲以备不时之需,是十分重要的。

住院期间,公司领导前往医院探望慰问

危机时刻,明亚高度重视,安排了4位同事到医院探望、协调。统计我已有的保险时,发现一份中端医疗保险含有紧急医事服务。在明亚医疗险部与保险公司的共同努力下,6月22日上午,我转进了天坛普华医院,当天中午就进行了手术,将我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我很庆幸配置了中端医疗保险,在普通百万医疗险深受人们青睐时,我“前卫”的一步,助我走出困境。我的百万医疗险也包含“就医绿通服务”,但及时性与有效性就相对有限了。中、高端医疗险则能提供更丰富的医疗资源和高端服务,比如,及时联系上对症的知名专家进行治疗,协助安排院外手术(通常要排队半个月以上)等,这些均超出普通医疗险的服务范围与能力。

曾经,我认为治病“钱”是最大的问题,现在意识到,紧急情况发生时,比“钱”更重要的是,如何获得优先、优质的救治。在商业医疗险规划中,相较于普通百万医疗险,我更建议大家优先配置中端医疗保险——以40岁的人为例,年保费仅1500元左右。当然经济实力更好的家庭还可配置高端医疗险,更能享受到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第一轮,重疾保险的多家理赔

我紧急入住的天坛普华医院,属于昂贵私立医院。从6月22日入院到8月14日出院,医治费用近80万元(日均1.45万元),远超我事先准备的资金。而这笔医疗支出,在我享有的保障中,社保医疗、商保的百万医疗、中端医疗都是不能报销的,这时解决燃眉之急,令我免于困境的是——重大疾病保险。

多年来,我陆续投保了多份重大疾病保险,明亚第一时间帮我申请了理赔。2018年7月6日到8月中旬,历时一个多月,多家保险公司累计140万元的理赔款先后到帐,这是我获得保险的第一赔到第八赔。

重疾保险确诊即可申请理赔,理赔款根据保额给付(而非报销),一次到位,可自主决定使用方式。通常情况下,重疾保险的核心作用是解决收入损失和康复费用,但我的医疗救治因情况紧急只能选择“超标”配置,所以将理赔款用于了补偿无法报销的医疗费用。

理赔的保险公司有:泰康人寿、中意人寿、新光海航人寿、恒安标准人寿、中国人民人寿、中国人寿、长城人寿、华夏人寿。其中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公司”,或许也有很多人没听说过的“小公司”——有人担心“小公司”的理赔问题,但其实真正决定理赔的是保险条款,和公司规模大小无关;还有人认为投保多家公司理赔麻烦,我的实际情况是,通过明亚统一申请理赔,其中7家保险公司20天以内保险金到账,高效而且便捷。

2018年参加公司年度盛典 王淑纯 右起第四

虽然我的重疾险理赔达140万元,但说实话,与每天治疗费的消耗相比,仍显得杯水车薪。相关数据显示,11家保险公司2019年的人均重疾理赔额度仅66824元——重疾险保额不足是严峻的现实。重疾保险的保额一定要充足,至少应不低于10倍的年收入,100万或许只是“标配”吧!

患病以后,收入缩减是必然的,而除去医疗费用,康复、护工、生活费用,每年还需要三四十万。我常想重疾保险要是能多赔一些,或者能再赔一次该多好。现在,这也不再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目前先进的重疾保险,有些在60岁前的重点时期,有额外的保额加成,有些针对高发的疾病在首次理赔后,3年后还可再行赔付。若之前我买的重疾保险也都有这样的功能,那当初的理赔可以达到200多万元,而到今年或许可以再赔200万元。想到此,我难免羡慕还有机会补充保险的人们,同时也为保险产品的不断发展感到高兴。

第二轮,医疗保险的直付理赔

病情稳定后,为了节省医疗费用,我决定转院。但由于气管切开带着呼吸机,想找一个支持有创呼吸机的单间病房,即便在医疗资源丰富的北京,也是很难的。几经周折后,我转进了中日友好医院的国际医疗部,虽然每天还是会产生万元以上的住院费用,但我的中端医疗保险终于可以发挥作用了。

这份中端医疗保险,不仅可以负担国际医疗部的就医费用,还能实现“直付”,即不用先付钱再找保险公司报销,而由保险公司直接与医院结算,这极大减轻了我的资金压力。

2018年8月中至9月20日,直付的医疗费用达到40万元左右,这时面临到期续保,我一度担心的拒保、涨价并没有出现,保险公司正常接受了我的续保,凭借两千多元的保费,我又拥有了100万元的保额,截至12月底,保险公司累计直付140万元左右,这让我在关键的治疗康复期,得以享受优质的医护待遇。这是我获得保险的第九赔。

热爱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选择国际医疗部并非贪图奢侈,而是一种无奈的必须!在公立医院普通部,尤其是人满为患的知名医院,找一个支持有创呼吸机的单人病房,几乎是不可能的,这种情况下我只能进ICU。在去中日之前,我动用很多关系进了一家知名医院的ICU,但陪护不能进,于是我体验了什么是“度秒如年”,因为我不能动也不能说话,任何诉求都无法表达,而医护人员的关注,更多取决于体征监控仪器上的数据,几乎整宿不给翻身(在天坛普华时每2小时一次),没人在旁及时清理痰液,仅仅是脑袋一侧放几张纸巾,任它自己慢慢流吧……所以我只呆了3天,就拼命转院出来了。

我原本有机会免受多次转院之苦。在规划医疗险时,我曾经想过,100万元的保额有点少,对接的医疗资源中不含私立医院,是否应进一步配置高端医疗险,保额一千万元、可去私立医院、年保费万元左右。遗憾的是,风险的到来比我的规划早了一步。后来,鉴于我的案例,明亚为员工订制了团体高端医疗险,看到很多同事拥有了更充足的保障,自己也算有所“贡献”,由衷地感到欣慰。

我的经历说明,医疗保险的核心作用是提供医疗自由——不仅解决钱的问题,还解决稀缺、优质的医疗资源问题。目前绝大多数人都享有社保,也有很多人投保了“惠民保”、“百万医疗”等普通的医疗险,这些都是必要且有效的配置,也的确能一定程度上解决医疗费用的问题,但却不能保证我们享有优先、优质的医疗待遇。

因此,我建议医疗险可以进行更高层次的配置,至少应配置中端医疗险,如果资金充裕,不妨直接配置高端医疗险。中、高端医疗险的保费根据保障责任(门诊/住院)和服务范围(公立/私立,国内/全球)的不同,从一两千元到数万元不等,各人可按需配置。用有限的资金解决我们不能承受的风险损失,是保险规划的关键。我所说的“医疗自由”,不是为了追求奢侈,而是非常时期救命和保证最低生命尊严的必须!

第三轮,人寿保险的全残理赔

2018年12底,由于医疗险保额即将用尽,我又转到了北京小汤山康复医院。非常幸运的是,在重症病区找到一个套间单独住了进去,而且不限制陪护人员。这里属于公立医院的普通部,每日的费用大约是中日友好医院国际医疗部的四分之一,社保可以负担一部分,剩下的虽然需要先行支付,但我的另外一份普通医疗险,可以申请报销了。

不过没想到的是,首先再次理赔的不是医疗险,而是人寿保险。2019年5月,因为高位截瘫状况持续半年以上,我获得了3家保险公司“全残保险金”的理赔,理赔款项100万元左右,这是我获得保险的第十赔到第十二赔。

当初规划寿险时,本想着万一自己不在了,给儿子留笔钱,没想到自己用上了,感觉即“惊喜”又遗憾。这笔钱,让患病一年的我更放心踏实,增加了不少康复的信心。

一直喜欢鲜花,喜欢绽放的生命状态

人寿保险的保障责任主要是身故和全残,符合理赔标准一次性赔付保额,它的核心作用是弥补未尽的责任和体现对家人的关爱。有些人觉得买寿险只是为别人负责,但通过我的经历可以看到自己也是有可能受益的。所以规划寿险时要留意是否有“全残”责任,保额可根据资产、负债、预期收入等因素规划,对大多数家庭而言,100万算是个起步额度吧!定期寿险的保费其实很便宜,尤其是女性,100万保额保到60岁,年保费只有几百元。这应该算是杠杆率最高的险种之一了,难怪很多设计产品的精算师,在自己购买保险时,都对这类产品青睐有加。

 

第四轮,健康保险的持续理赔

2019年我在小汤山医院的总体医疗费用大约80万左右,社保报销了一半,2020年1月后,开始了第四轮的保险理赔申请,在4月到6月之间,我又先后获得了三份保险的理赔,累积理赔金额40多万元,解决了另外一半的医疗费用。这是我获得保险的第十三赔到第十五赔。

三份健康险中,一份防癌保险在2018年首次赔付后,豁免了后期未交保费,2020年又按住院津贴责任赔付了10万元左右;前面提到的中端医疗险,2018年理赔140万元后,这次又理赔了4万元,理赔少是因为医疗费用先申请了另外一家医疗险的理赔;那是一份普通的百万医疗险,2018年没用上,这次也理赔了近30万元。这三份保险目前仍继续有效,未来也许还要进行第五轮的理赔申请。正是一份又一份的保险契约,托起了我安心治疗、等待奇迹的希望。

2020年1月新冠疫情突发,小汤山医院成为疫情的定点医院,需要腾空全部病房,当月24日,大年三十,我再次被紧急转院。人生不时会遇到自己无法左右的事情,突发的变故总是让人不适应,但突破了舒适圈,接受了改变,会发现改变也多是进步、有利的。

我先转进了望京的一家私立医院,渡过了春节期间短暂的单间生活后,因床位紧张进了双人病房,干扰和不便的同时,这里的医疗费用高昂且无法报销。

2020年5月,我又转进了泰康燕园康复医院的单人病房,或许是否极泰来,在这里我体验到了患病以来最好的医护服务。虽然同为私立性质的医院,但社保竟能报销一部分,也算是另一份意外之喜。

 

关于保险的看法

从大数据来看,每年保险理赔案件超过千万件,98%以上都获得了正常的理赔,可有时那少数的纠纷被报道出来,却往往会引发议论,导致人们对保险的误解。为了不让更多人“以偏概全”、“因噎废食”,我乐于分享我的理赔故事,来帮助大家了解保险的价值。

历时三年,共计四轮十五次的理赔,保险受益金额超过400万元,保险的保障还在持续中……这就是我的亲身经历,也许称不上中国保险理赔的经典案例,但就险种的多元性、赔付的持续性、过程的复杂性,应该说也算是国内少有了。我很庆幸由于自身的职业,提早为自己配置了相对充足的保险,但也不难看出仍有遗憾和不足。

保险还需尽早规划,因为明天和风险真的不知道哪一个先到——我的经历也验证了这一点。保障类的险种主要包含意外、医疗、重疾、寿险四类,合理的组合、充足的保额是规划的基础。依据我的实际经验,中、高端医疗保险,重点时期有额外加赔以及高发重疾可多次赔付的重疾险,带有全残责任的定期寿险等,都应优先配置。而保障类产品的整体保费支出当以年收入的10%为宜,最多不要超过20%。在基础保障完备之后,可再行配置资金类的产品(例如养老保险等)。

患病前与团队伙伴聚餐,王淑纯前排左起第二

我从事保险工作近20年,而今又从一名从业者变成了体验者和受益者。病症让我三年间不能移动分毫,甚至不能自由地说话和呼吸,但也让我有了不一样的人生经历和感悟。我只想告诉大家:保险,既不像很多无知者诋毁的那样骗人、无用,也不像有些营销员鼓吹的那样无所不能,保险就是一项普通而又特殊的金融工具,保证我们在一些非常的时期,能有更多选择生命和尊严的自由。如果这篇短文能带给大家一些启迪,将是我深感荣幸和欣喜的。

最后,我想感谢关心和帮助过我的每一个人,也特别感谢我所在的公司——明亚保险经纪,这次作为被服务的对象,我深切体会到了明亚优质、专业的服务。真心希望更多的家庭,像我一样,拥有完善的保障,也拥有属于自己的保险经纪人。

阅读延展